如何面診﹖首重找準距離
中醫臨床醫學家周輔蒲強調:「望患者之神色,要在自然光線下,距離十步左右,方可見真。」
進行面診時,中醫師相當要求光線,他們需要間接的日光,也就是太陽照不到的光線,才能提升面診的準確度。此外,對距離遠近的拿捏也會嚴格要求,以避免誤診的發生。
面診一般分兩步驟進行,一為先遠距離觀望整體,二為近距離地詳細察看各部分,以此作為面診的基本原則。
Step 1:遠距離看整體
進行面診時,要先掌握此人的整體面色。一般是在十步以外,約兩丈。清代醫學家周學海認為:「凡診面色,以遠望而乍視之,為能得其真。」提出遠望的必要性。而《靈樞.五色篇》中也有類似的記載,其中指出遠望的具體距離應為:「去之十步以外。」著名中醫臨床家周輔蒲也強調:「望患者之神色,要在自然光線下,距離十步左右,方可見真。」在在指出觀面色、察形態、看神情皆應保持適當距離,方能準確判斷病情。
由此可知,遠距離面診的重點是:「含括病人的顏面氣色及五官形態的變化。」故近距離雖能細部觀察但卻無法顧及全面性。因此,只有遠距離的望診才能達到「旁觀者清」的整體效果,以增加診斷的正確性。
Step 2:近距離看局部
在掌握此人的整體面色後,就要近距離觀察患者臉面各部位的色澤和形態變化。可將面部以座標方式劃分,稱為「面部中心座標法」,藉此了解面部與相應器官的內在表現情形。
第二階段的近距離面診是觀察患者臉面的局部異狀,距離約莫五十公分(意即一般正常診病時醫師與患者的距離),並根據臟腑在面部的分布按照「先觀察面部中央,再看周邊」的順序,來診察患者的面色狀況。
(1)先觀察眉心至上脣
先觀察眼眥垂線,即從眉心至上脣的部位,此為肺、心、肝、膽、脾、胃、膀胱、子宮等分布區。
(2)再從右頰至左頰
接著,再從右頰沿弧線橫過鼻樑至左頰,即腎、大腸、小腸等臉面分布區。
(3)順時針觀察整臉
接著從下頦按順時針方向依次觀察。即為右頰→前額(腦、脊髓分布區)→左頰等部位,這階段亦包括五官的觀察在內。
由此可知,在進行面診時,必須按順序觀察面部,不僅能迅速看出面色異狀,又能防止遺漏。此外,遠距離觀察時所發現的異常部位,必須在進行近距離面診時,詳細觀察其異處,並再參照「聞、問、切」等診斷進行分析、比較,以更準確的判別病症。
進行面診時,要按照「先遠後近與先整體後局部」的原則,以掌握面部的整體性變化,以作出更為正確的判斷。
面部中心座標
下圖標示出以鼻、耳門為中心的面部中心座標,不僅對面部臟腑的分區能精準掌握,在進行望診時也能觀察體內臟腑的健康情形。
面診察色 可預示臟腑健康
《望診遵經·氣色部位合參》云:「察其氣色,分其部位,則臟腑之病著,症候之變明。」
中醫「望診」是透過觀察人的面色變化來推斷其身體狀況,此時若只單看面色有缺參照性,故須對照其他人體部位的肌膚色澤來作對照,稱為「色澤合參」。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和先天基因各異,故面色也不一樣,所以色診的參照對象不是別人而是自己。
「常色」與「病色」預示臟腑健康
《望診遵經·氣色部位合參》云:「察其氣色,分其部位,則臟腑之病著,症候之變明……明堂如此,面貌亦然,面貌如此,五官亦然,後之學人,仿此而推之可也。」故中醫在診斷疾病時,會因患者之浮沉清濁、太過不及、生克順逆、輕重吉凶、六淫七情、臟腑經絡、寒熱虛實,以及顏面的常色、病色來交參診斷身體的健康狀況。
常色
指人體在正常的生理狀況下的面色,一般又分「主色」與「客色」。「主色」是指人終其一生不變的面色或膚色,常因種族、先天基因而有不同的膚色,如亞洲人偏黃、歐美人偏白等;而「客色」是指因生活與自然環境等因素而影響面色,如四季、天氣或者情緒、飲食等客觀條件,都會引起面色的變化。
病色
因人體內部出現異狀而使面部變色,其病色可分為「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」五種,可依其臉面的變色部位來判別患者的病發臟腑。
「面色差」是健康的警報標示
因飲食習慣、生活環境等客觀因素變異,在不同時期與情況下,面色也會有所不同。諸如長期吃重鹹、過油的食物,容易造成肌膚粗糙發黑,尤其經過陽光曝晒後更為嚴重,而鹽量與油脂攝取過多亦是造成高血壓的元凶,所以飲食宜清淡;另外,亦有醫學研究證明,動物性脂肪和蛋白質攝取過量,將使人面色轉紅等。由此可知,體質的改變往往與其外在因素有關,故當面色產生變化時,也代表人的體質正逐漸轉化,應當有所注意。
平日,人們可經常攬鏡自照以觀察自己的面色,並且與其他身體部位,如手背、脖子膚色等進行對照,因其經常接收日光照射,故所處外在環境相近,能準確對照面色變化,以了解內在臟腑的健康狀況。但對於臉色與身體膚色原本就有色差者較不適用。
而中醫師也認為,面色應與臉部四周進行參照。其將眼下到嘴上的部位稱為「內部」,而此部分也是人體五臟六腑的主要分布區;臉的四周主要是肩、肘、手、膝等分布區域,稱為「外部」,可參照第27頁的臟腑分布。故當人體出現嚴重疾病時,臉的內部和外部就會出現「色差」,此為首先發現內在病機的關鍵診法。
面色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 代表身體不同異狀
面部五色與主症
面診的察色,主要是觀察面部的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五種顏色的變化,且不同的顏色也代表不同的身體異狀,而臉部病色與五臟異狀的關係雖在前面已進行詳盡解說,但在此將對不同的面部色澤與主症進行簡要說明,以供讀者參照。
病色判別概念
病色的特徵就是面色異常,可分為下列六種變色狀況,以供讀者進行面診時的依據。
面診注意事項:天時、地利、人和
中醫古書《望診遵經》云:「望色還須氣息勻。」
一般來說,面色的變化非常輕微,若想準確分析面色異狀,必須配合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等客觀條件來觀察,才能準確判斷身體臟腑的健康情況,避免得出有失偏頗的結論。
「天時」:時間最好選擇在早晨
進行面診應選擇早晨時段,因人在早上起床後,還未經過內部情緒變化和外部活動等因素影響,故此時陰氣未動,陽氣未散,氣血未亂,面色當然最為自然。而在早晨觀察臉色,便能從面部的外現情形推測自己是否染患疾病。
「地利之一」:光線應是間接日光
從古至今的面部診斷,就有「燈下不看色,看色必出錯」的警戒諺語。故中醫在進行面部色診時,應在間接日光的條件下望色,不能讓面部直接曝露在太陽底下,而應以柔和的光線觀察才能準確查診面色,例如在透光性較好的房間進行面診,是最為適宜的處所。
但若是在燈光下進行,則很容易使面部出現色差而誤診,例如白熾燈、日光燈和燭光都會使面色偏黃。因此,必須避免使用非自然、有色光線,或光線過弱、過強來觀望面色,甚至周圍環境色彩反光過度也不宜進行面診。
「地利之二」:排除影響面診的環境因素
面部氣色亦可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。例如酷熱、嚴寒容易使人面黑,室內工作者則通常膚色偏白。另外,周學海所著之《形色外診簡摩》認為,由於經常日晒、風吹、雨淋以及使用各種含色素或非天然食品或化妝品者,都會影響肌膚的顏色而造成面色假象,使其無法真正反映內臟狀況。因此在就診時,務必考慮這些因素,最好讓病人卸妝後再面診。
而周學海亦強調:「相法,必須天明初起,未盥未食之時。」由此可知,面診的最佳時機應在人們剛起床時最好。因尚未化妝,肌膚也未被油脂而改變顏色,故此時進行面診,其準確度較高。
「人和」:排除影響面診的心理因素
中醫古書《望診遵經》云:「望色還須氣息勻。」當人們處於憤怒、悲傷、狂喜等情緒之中,面色會表現出不同於平時的顏色,如憤怒時臉色漲紅等。所以,在對病人進行面診前,必須使其身心寧靜,盡量避免因心理因素而使臉部色澤產生變化。
由上述四點注意事項可知,面診應當配合「天時、地利與人和」,方能進行準確診斷。意即配合「天時」,選擇早晨起床的時間,臉部未受其他內在與外在的因素而出現變化時診斷;配合「地利」在有間接日光的地方並排除外部環境的影響以進行觀察,使臉部不會因燈光與環境而產生面色的誤判;搭配「人和」使被觀察者保持平和心情,勿過喜怒、過憂慮而使面色出現變化以致產生誤診。當掌握這三項要點時,面診的精髓才能應用得當。
面診的注意事項、與季節關連是……
面診的注意事項
面色與季節相應
人體臟腑與面部相應,而五臟又對應至不同季節,故面色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略顯不同,以下簡介之。
觀形、察神、望色 應綜合考察
《素問.五臟生成篇》中說:「五色微診,可以目察。」
觀察面部應將形、神、色三者結合觀察,若偏廢任何一方便不能確保面診的準確性,以下將介紹此三者對人體健康的影響。
「形」是一個人經氣盛衰的外在表現
從很早以前,中國醫學家就已經認識到人的臉型、體型、氣質、性格與時令及其五臟六腑有相互影響的關聯性。所謂「望形態」就是透過觀察面部表情、神態、臉型等,以診斷體內各臟腑健康狀態與否的重要資訊。
而一個人的「形」,亦可作為判斷經脈氣血盛衰的依據。甚至,《黃帝內經》進一步將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的五行概念,將人分為五形,此五種人的面部表情、形態、體質,甚至是個性等都有其專屬特點,故人們可依特徵找出自己的五形特質,進行正確且合宜的養生方法。
「神」是生命活動的標誌
「神」是生命活動的總稱,而面部神態是觀察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,即人的精神和身體機能的狀態等。在《黃帝內經》中的《靈樞.天年篇》裡,黃帝曾問:「何者為神?」歧伯回答:「血氣已和,營衛已通,五臟已成,神氣舍心,魂魄畢具,乃成為人。」意即「神氣」是胎兒在母體中發育時,當氣血調和、營氣與衛氣暢通且五臟有形時,便生成了神氣藏於心中,進而產生魂魄,進一步構成健全人體。所以,「有神」是生命存在的證明;「神去」,則是生命結束的表徵。
「神」既然是人之主宰,必然表現於全身。人們往往透過目光、面色、表情、言談舉止、感覺反應、聲息體態、舌象、脈象等顯現於外,其中又以目光表現最明顯。例如中醫認為,眼白色濁,黑眼珠色滯,且眼神呆滯者,則病難治。故透過「觀神」不僅能了解一個人臟腑精氣的盛衰,還能預測病情輕重與後期的康復效果等。
「色」是五臟功能的外現
古人將面色與五行相對應,並分為五色:青(木)、紅(火)、黃(土)、白(金)、黑(水),並進一步將面部與人體五臟六腑作結合,透過面色變化來診察身體的健康程度,預測疾病的變化趨勢,稱為「五色診法」。
《素問.五臟生成篇》中說:「五色微診,可以目察。」由此可知,「五色診法」早在《黃帝內經》時代就已成立。《素問.痿論》有云:「肺熱者色白,心熱者色赤,肝熱者色蒼,脾熱者色黃,腎熱者色黑。」說明透過面色異狀可判別五臟的健康變化。而後世醫家多將「色診」與「脈診」結合起來診斷疾病,尤其望色時除了掌握面色外,還要將面色的色調、色澤與色位(指顏色出現的部位)列入診病依據,方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。
面診流程圖
「望面診病」是形、神、色的綜合判斷,透過「形」可了解人體經脈氣血的盛衰變化,透過「神」以預測身體的健康程度和疾病的癒後狀況,透過「色」來了解五臟六腑的內在變化。所以面診時,須結合此三種的觀察結果,方能做出準確判斷。
面部紅赤 代表身體出現什麼問題﹖
主熱
「面色紅赤」一般主熱,是人體內部有熱的象徵。《證治準繩.察色要略》說道:「赤色屬火,主熱,乃手少陰心經之色。」而手少陰心經屬心絡小腸,主治心、胸、精神病與其經絡循行部位,並因氣血得熱則行,熱盛而血脈充盈、血色上榮,所以面色赤紅。
而熱證有實虛之別,在面部表現可分兩種:嚴重赤色為實熱,微赤為虛熱。實熱證表現為滿臉通紅,多為陽盛之外感發熱,或臟腑實熱;虛熱證則僅兩顴潮紅嬌嫩,屬陰虛火旺的虛熱證。此外,若在病情危重之時,面色蒼白,卻時而泛紅如妝,嫩紅帶白,游移不定,多為虛陽浮越的「戴陽證」,此症屬於真寒假熱之危重證候,是精氣衰竭,陰不斂陽,虛陽上溢所致。並且,《望診遵經》還特別提出面赤的主病條目,並將其面色表現詳細列之。
兩頰微赤
若兩頰微赤,但眼睛、鼻子周圍發青者,則為惡寒發熱。而頰赤面青者,則為惡寒與發熱輪流發作。面赤而光者,為上熱下寒(意指患者在同一時期內,上部表現為熱性、下部表現為寒性的證候);面赤而憂鬱者,為下熱上寒。面赤如酒醉者,則為胃熱。
小兒面赤
小兒發熱若出現面赤氣粗、涕淚交流,並只有四肢末端發冷,身體惡寒且發抖,是痘疹(天花)將發的預兆。此外,小兒夜啼亦會出現面赤脣紅,並伴隨身腹俱熱、小便不暢且情緒煩躁,此為心熱;但鼻部紅而乾燥者,為脾熱。
孕婦面赤
孕婦準頭赤者,生產時必定困難。若產後發燒出現面正赤、喘息且頭痛者,有中風危機。而古代醫家也認為,中風者若面赤如妝,則為相當嚴重,無法治療。
面赤咽乾
若出現面赤咽乾,頻頻咳嗽且痰黃黏稠、氣髒者,為熱嗽表現。若是太陽穴紅黑,面如桃色,多為痢疾徵兆。而年壽(即鼻樑之上)為紅色光亮者,則為多生膿血。年壽目堂赤者,多為疝氣。顴上長出如火焰般的紅點,則男性為痔瘡,女性容易難產。此外,面色若忽赤忽白忽黑者,多為狐惑病。而面赤斑斑如錦紋者,合併出現咽喉痛、吐膿血,則為陽毒之病。
面赤目白
面赤目白兼見氣喘者,意即火克金,可見肺病為赤色,多屬難治之疾。《望診遵經》中說:「面赤目白,憂恚思慮,心氣內索,面色反好者,不過十日死。」《脈經》也說:「十日定存亡。」故有此面色者,多屬難治之症。
古代醫家也認為「耳目顴頰皆赤者,死在五日中」、「赤黑色出於顴,且大如拇指者,雖病少癒,必卒死。」由此可知,顴頰出現異常赤色時,將代表此人命不久矣,但仍須搭配其他診斷方能下定論。此外,臉上忽見紅點;或熱病汗不出,顴骨發赤而乾嘔;或久病極虛而出現的面赤者,若伴隨氣喘痰多、身熱腳背腫、輕度腹瀉、食慾不振,且脈緊者,皆為死證表現,故應多加留意面赤時的色澤與形態。
面赤主症與飲食養生法
面赤主症表現
面色紅一般主熱症,有虛證和實證之別。而不同病症,其面色發紅程度與表現也會各異。
頭髮早白…腎氣不足、情志不舒、肝鬱氣滯都可能
頭髮早白,是指青少年或中年時期頭髮過早變白的症狀,一般稱之為「少年白」。 正常人從三十五歲開始,毛髮中的色素細胞便開始衰退。所以,中年人出現少量白髮,老年人頭髮變白,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。
自我檢視:
肝腎虧損:頭髮由花白逐漸至全部白髮,有些人甚至稀疏、脫落。此外,病人常出現頭暈眼花,耳鳴重聽,腰膝酸軟,夜尿頻繁,舌質淡紅,脈沉而細弱。
營血虛熱:大多會引起頭髮花白,頭皮產生較多白屑脫落;或見身體消瘦,心悸心煩,失眠多夢,記憶力減退,舌質紅,脈細且跳動急速。
肝鬱氣滯:短時間內突然出現頭髮大量變白,且情志抑鬱,胸腑滿悶,經常唉聲歎氣,心煩易怒,不思飲食,舌質紅,脈弦(脈象如按到琴弦般,繃得較緊,端直而長,直起直落)且跳動急速。
找準病根:
(1)肝腎虧損屬於虛證。中醫認為,腎藏精,其華在髮;肝藏血,髮為血之餘。肝腎虧損會導致頭髮早白,或由於先天不足,肝腎素虧,或因房事不節,縱慾無度,損傷肝腎精血,導致頭髮不榮,過早變白。
(2)營血虛熱屬於虛證。多是因為思慮過度,勞傷心血,導致血虛生熱,虛熱熏灼,最後就出現頭髮失養的狀況。
(3)肝鬱氣滯多因憂愁思慮過度,或強烈的精神創傷,導致肝氣失其疏泄之職,因而氣鬱化熱、耗傷營血,故髮失其所養導致短時間內頭髮大量變白,嚴重者甚至頭髮全部變白。
對症調養:
1. 對於肝腎虧損引起的少年白,治療時應滋腎補肝,益精血,烏鬚髮。
2. 屬於營血虛熱者,治療時應補血養營,滋陰烏髮。
3. 肝鬱氣滯者應以疏肝解鬱,清熱涼血為主。
面部臨床表現
診斷流程圖
按摩關元穴 還你烏黑亮麗的秀髮
少年白是腎氣不足所致,按摩關元穴可產生培腎固本的作用。經常按摩,對改善陽萎、早洩、月經不調、不孕、腎炎等有較好療效。
取穴技巧
正坐,雙手置於小腹,掌心朝下,左手中指指腹所在位置即是。
自我按摩
以左手中指指腹按壓穴道,右手中指指腹按壓左手中指指甲上,同時用力揉按穴道,有酸脹感。每次左右手中指在下,各揉按1~3分鐘,先左後右。
程度:重
指法:中指壓法
時間:1~3分鐘
【文、圖/摘自《圖解面診健康養生全書》/賴鎮源/編著/含章行文出版/采舍國際提供】
留言列表